Mindiverse 空谈:音频+文字

大家好,今天推送「空谈」,我们来谈谈时间。

谈时间

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,我们的很多烦恼和困惑都和时间有关。今天就让我们停下来,去观察一下时间在内心世界的地位,去观察一下时间带来的幻象。这是一次透彻的长谈,不妨放慢心情,慢慢品读。

音频和文稿如下——

在开始之前,如果你愿意,可以静默片刻,什么都不想,只是感受呼吸。带着一丝平静,我们来谈谈时间。以下「问」是提问,「哲」是基于正念的哲学思考,虽然出自Cico之口,但Cico只是一个通道。

今问:在刚才这两分钟安静的时间里,你感觉怎么样?

哲:因为我把这两分钟当作冥想,所以就全神关注在自己的呼吸上,任时间飞逝,直到铃声突然响起,才从冥想的状态中回来。

在那两分钟的时间内,我没有思考时间,也没有在乎时间。

问:时间是什么呢?能分享一下你的理解吗?

哲:时间有多种维度。在物理层面上,这个时间必然存在。地球的演进、物种的进化,日月的交替,人类的历史,还有我们的成长衰老……物理时间固然存在。

但是当我们把它放入到意识中来,它就变成了一个想法,一个概念,或者说是心理时间,这是时间的另外一种维度。

心理时间是基于我们对时间的感受,基于意识领域的活动,呈现出一种特定的、类似物理时间的东西。

关于心理时间,我们把它慢慢展开聊。因为我们的很多困惑都是因为混淆了心理时间和物理时间。今天我们来看看,能否把二者分得开来。

关于心理时间,这里举个例子。比如,在线下冥想活动上,当我们引领大家做一个10分钟冥想的时候,很多人对时间的感受是不一样的。

有的人能够完全沉浸在对呼吸的感受中,忘掉了时间,觉得10分钟过得好快;有的人在这10分钟的冥想里,不断的走神,有各种想法袭来,觉得这10分钟过得非常慢。

最终,当我告诉大家,实际冥想的时间是15分钟,而不是10分钟的时候,大家都诧异了。

你看,10分钟也罢,15分钟也罢,当你完全沉浸在对呼吸的感受中,完全沉浸在此时此刻,忘掉时间的时候,你感觉不到10分钟和15分钟有什么差别。

当你想法出现的时候,度日如年;

当你全神贯注的时候,时光飞逝。

问:你提到心理时间,让人想到了爱因斯坦谈时间的例子。如果你坐在一个美丽的少女旁边,你可能觉得时间过得非常快,但是如果你坐在一个火炉旁边,你可能感觉时间过得非常慢,你说的心理时间和爱因斯坦说的对时间的感受是一回事吗?

哲:我想是一回事。因为当我们的想法不一样的时候,这个心理时间就会发生变化。

当在火炉旁边的时候,你有一种非常强的抵触情绪,仿佛度日如年;但如果你坐在一个美丽的少女旁边,或者任何你感觉非常舒服的事物旁边的时候,这种愉悦感让你感到时间过得很快,而且希望时间会变慢。

你看,不同的想法,不同的期待,会带来对时间不同的感受,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心理时间。

🌵 🌵 🌵

问:提到时间的时候,我们常常说到过去、现在和未来,这三者和「心理时间」是什么关系呢?

哲:首先,物理时间是确实存在的,但是当我们把时间放入到意识中来的时候,它就变成了所谓的心理时间。我们需要察觉到,心理时间,它就是一个想法,一个概念。

你想到时间 和 你在时间中度过你的人生是两码事儿。

所谓的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都是一种心理时间。

在我们往下说的时候,要意识到,我们又在使用语言来做标签,标签一个过去、现在和未来,它们都是概念。

当我们真正把关注点放在此时此刻的时候,这三个名词就消失了。

在生活中,「过去」和「未来」这两个概念在影响着很多的人,它们看似是两个不同的名词,但是我们来仔细看看,

什么是未来?

未来是我们的一种想象,对不对?

我们是怎么做出想象的?

是不是基于我们的过去来预测未来?

在这样的情况下,未来只是过去的一种延续,它是一种新的「过去」,它还是一种想法。

问:我们通常说的「过去」,好像是以往我们经历的那些事情,在脑海当中留下的记忆。

答:记忆只是一种想法,而且这种想法是非常片面的。你可能只是选择性地记住了很多细节,它只是个画面而已。

你脑海中的过去,并不能真正代表你的过去,即物理时间上的过去。

因为物理时空的那个过去你无法保存下来,你无非就是留下一个画面,而这个画面的形成,又有多种因素,你可能会选择性记住一些事情,而忘记其它事情。

所以,过去只是个想法,只是一个选择性勾勒的画面。我们基于这样一个画面,衍生出未来可能会怎样。

所以,未来看似跟过去是两码事儿,但实际上它就是过去的延续。

问:想想真是这样,所谓的过去在哪呢,早已无影无形。但是,过去对我们没有影响吗?我们经历了过去那些事情,走到现在这一刻,过往的经历对我们也是有影响的吧?

答:这是非常容易混淆的地方。首先,谈过去对我们影响的时候,需要抛开我们的意识来看这问题。

怎么讲呢?

我们过去的任何一种经历,在物理时空下的那一刻,必然会对你的神经元产生影响。

比如说,某些经历让你产生了新的神经回路,或是改变了一些旧的神经回路,如果这些神经回路继续运行着,就是过去对你的影响。

而你的意识只是神经回路运行结果的一部分。而过去对你的影响,是在你意识之外的。

问:你说的意识之外,是指无意识吗?

哲:我不想用这个词来去表示。因为我们只能觉察意识领域的活动,对于意识之外的领域,我们不了解。所以,我倾向于用意识和意识之外来表示。二者都是神经元活动的结果。

过去的经历影响了神经元的活动,有些我们能意识到,有些意识不到。当我们去解释或描述这种影响的时候,已经扭曲了真实的影响。

问:我们怎么看待过去经历对神经元的影响,我们也得接受吧?

哲:过往经历对大脑神经元的影响,必然会让我们产生了新的思维回路,或是改变了旧的思维回路,所以我们想法有变化,态度、人生观也有变化。

但是当我们用意识来去看过去,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。

如果我们在意识上「想」过去对我的影响,实际上,这只是意识领域的活动,跟物理时空的过去没有什么关系,只是徒增了你在此时此刻内心的混乱。

当我们去想的时候,跟实际上发生的影响是两码事。

这些「想」丝毫没有解决过去对我们的影响。因为过去的真实影响,很大程度上发生在意识之外。所以这种「想」,只是徒增了我们内心的混乱。

影响必然存在,想也没用。不想,是对神经元最大的呵护。

在静观中,那些关于过去的想法,那些经历、经验、假设会浮现出来,但我们不去理会,继续关注呼吸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逐渐戒断了和想法的交互。

渐渐地,我们便从对过去的反应中解脱出来,获得新的自由,新的能量。

【章节插图】

问:谈到过去对我们的影响,有三种常见的情况:一种是我在过去取得的成就,那种想法是那么的深刻,我可能忘不了。

还有一种情况是,过去几年或几十年,我在一件事情上投入了很多精力,不想放弃。

或是过去有一些难过、伤心或是创伤,对我现在也有影响。当这几种情况发生的时候,我怎么去处理现在的我和过去的关系?

哲:刚才你举的这三个例子,我本来想一个个看,结果发现三个都一样,因为抛开意识看,问题都来自于「自我」。

在之前谈自我的空谈中,我们说过,自我是一组神经回路,一直在脑海中运转着,维持着一个「我」的概念。在一些研究中,当参与者服用致幻药物后,「自我」就被瓦解了,感受到一种自由和博爱。

简而言之,自我是一个概念,一个想法,它一直在大脑后台运转着,消耗了很多精神能量。自我是一切精神冲突的唯一来源。

同样,在谈到过去的影响时,在这三种情况背后,都是自我这个想法在不断地运转着。

我们用过去这个想法,让自我延续着。

问:你是说,我们对过去的那些记忆、想法,还都是围绕着一个「我」来进行的,我在过去的成就,我在过去的付出,我在过去的创伤。

哲:对,都是在讲故事。你的过去,实际上是你的意识在讲故事,而不是真正的过去对你的影响。

所以,看似过去在影响我们,这只是一种假象。确实,真实的过去对我们的神经元有影响,但是,那发生在意识之外。当我们在意识上想过去的时候,都是在不断地唤起自我,让它运转着,充满迷惑。

🌵 🌵 🌵

问:人们对自己身份的认定,常常也是根据过去的想法和记忆。我们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,有过什么样的经历,做过什么样的职业。我们常常是根据过去的想法,来定义今天的我。

哲:身份也是一个概念,也是一个想法,一个自我的表现。

通过自我,我们把过去、现在和未来联系起来了。

从这个角度看,每个人都是一个了不起的编剧。

在脑海当中给自己编了一个人生故事。

问:如果说,过去是一个想法,能够理解。但是,过去这个想法,真的很顽固。我怎么才能从过去当中解脱,是要放下自我吗?无我?

哲:其实你已经给出答案了,最好的答案就是结束自我。结束自我的概念,过去就消失了。

当你没有自我的时候,你想不到任何关于过去的事情,你只是一个生命的有机体,你的神经系统在不断地跟外界交换信息、交换影响。

没有「我」存在的时候,在意识上谈论过去、现在和未来,没有意义,非常空,对不对?

正因为「我」的存在,它显得不空,显得真实。

问:你的这些话,突然让我有一种很自由的感觉。如果放下自我,过去也不存在了,未来也不存在了,那我不就自由了吗?

甭管我过去是谁,做过什么,都不重要了。从这一刻开始,我可以去做任何想做的事,带着爱和友善。

哲:没错,没人限制你。

问:不存任何既定的轨道。不是说,我过去在什么样轨道上转着,我还得在上面转着。

哲:当没有你这个「自我」的时候, 没有人束缚你,没有人限制你,你只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。

问:这样我就从过去中解脱出来了,然后沉浸在此时此刻。

哲:没错,想法也息止了,你只是感受此刻的状态,感受「你是什么」,而没有沉溺在「你应该是什么」。

当想法息止的时候,你的心理时间也就息止了。

在我们的生活中,我们总是在沉溺在「我应该是什么」的时候,你必然会产生想法,想变成某人某事。在这种情况下,必然会存在心理时间。

因为你希望未来我能变成怎样怎样,从过去的我变成了现在的我。所以,当我们带着这样一个自我,当我们去关注想变成什么,应该是什么的时候,那么想法的这种移动,就是心理时间。

同时,它还跟物理时间有部分吻合。因为你在想的时候是物理时间也在流动,所以,我们在这两个轨道上特别容易混淆。

🌵 🌵 🌵

问:当我们关注此时此刻,那所谓的「未来」也不需要想了。我只是随着时空演进,过好当下这一刻。但是,「未来」这个概念在人们的脑海当中是如此的根深蒂固。

哲:没错,因为我们整个社会、整个的思维构架,整个的意识活动全是围绕着「我」来进行的。

我要变成一名歌手,这是我们一种画面。但是,如果你能沉浸在每时每刻,享受唱歌,你并不在乎你是不是歌手。歌手只是一个称谓,一个标签。 但是,「我想变成歌手」,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。

问:当你说,我们要活在当下的时候,它和及时享乐,有什么区别呢?难道不要为将来做任何计划吗?

哲:当你说到及时享乐的时候,要意识到你的自我依然在存在着。

你只是没有了未来那个想法,但是你的「自我」,并没有息止。

这里我们并没有说,你是否需要做计划。

你做计划也罢,不做计划也罢,可能都是你的大智慧。既然要在社会上生存,必然要用智慧来调节你的内心世界,去适应这样一个环境。

问:按你所说,做计划还是不做计划,没有对错好坏之分,就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。

你可以不做计划,每天去接受生活呈现在你眼前的一切,抓住每一个机会去生活,然后让所谓的未来一点点展开就可以了。

你也可以有一个计划,有一个对未来生活的愿景。那这个计划和目标、愿景又是什么关系呢?

哲:首先,如果你要制定目标的话,一定要保持对自我的一种高度警觉,觉察到你的「自我」存在,要一直觉下去。

第二,计划可以做,但是你究竟会变成什么,不要执着。不要去执着于你的计划,而忽略了内心的变化。

或许当你真正了解了内心如何变化之后,你的计划可能会更切实际了。

所以,做计划、不做计划,完全在你个人。

做计划,如果你能基于内心的规律,或许这个计划就变得更加实际。但是别忘了计划不如变化快,所以不能执着于计划的结果。

你可以做计划,但你的关注点是不是可以放在当下,感受当下?

🌵 🌵 🌵

问:刚才你一直在提到自我。听你的讲述,是要过一种没有自我的生活吗?问题是,我为什么要过一个没有自我的生活呢?如果就是想为了一个小我,过好自己的日子呢?

哲:首先咱们还得澄清,就是说有没有自我的生活方式,你自己决定。但我们需要高度觉察自我的存在。

当我们洞察内心规律后,会发现,现行社会规则,它是基于一种自我的意识来运行的。

所以它必然跟内心世界原本自然的状态是冲突的,意味着我们需要运用智慧来解决生活中这些挑战和矛盾。

而运用智慧的前提是你必须高度警觉「自我」的存在,不要被「自我」所累。

咱们说自我是一个想法,心理时间也是一个想法。「自我」成了你内心世界的主人公,把过去、现在和未来联系在一起。

我们需要去意识到这些虚幻东西对我们的影响。但如何去抛弃它,是否保留它,还要要根据现实的生活状态。

在这里,我们不断强调,觉察到自我,这是根本。而不是说「有」和「没有」的问题,保留和不保留的问题。

问:就是说,我们要在正念冥想中去彻底地觉察到自我的存在和影响,但是至于你想保留多少自我,来适应社会的生存规则,那是你个人的事情。

但是首先我们要觉察到自我的存在。在一种很清醒的状态下去生活,带着「觉」去生活。就像咱们在谈偏见的节目中说过,觉察到偏见之后,你依然可以带着偏见去生活,没问题。

但当我们丧失了对人生的觉察,等待我们的只有混乱和痛苦。

问:你看,很有意思的是,我们今天的话题是时间,然后聊着聊着,又聊到了自我。「空谈」的这些话题,都是彼此联系在一起的。

哲:因为我们的内心世界是一个整体,意味着你从任何一个点切入,都会贯穿整个内心。

所谓的觉察,是要从整体上觉察内心世界的变化,而只有这种整体觉察,才会深刻感受到内心的规律。

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往往只是部分觉察,过分关注内心的一小部分,无法去看到整个森林。

所以,正念冥想/禅修,实际上是要去从整体上来观察内心的规律。现在,每个人在自己的生活中都有烦恼,有问题,所以我们要先去透彻地了解内心世界,然后去改变我们的内心世界,需要去行动。

行动,首先是从内心的调整开始,要做出非常多的精神动作,包括调整我们的意图,调整我们的世界观,调整对很多问题的认识。

问:如果说心理时间是一个想法,那么,可以想象的是, 我们对整个生命和生活,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,会有颠覆性的改变。这个时候会发生什么呢?

哲:为什么会有颠覆性,因为我们人类已经走偏太远了,我们现在只是往回走,回到原点。

问:当我们从时间的概念中觉醒的时候,我们会如何去看待生命和死亡呢?

哲:如果你能够活在每时每刻,去感受每时每刻,没有自我的状态,熄灭自我的意识。没有过去,没有未来,保持这样一种状态,直到最后,那就到站了,下车了。

你需要想什么吗?什么都不需要想。

活在每一刻,就是死在每一刻。

我们对过去的忘却,对未来的不纠缠,就是对过去和未来同时的告别。

每一刻,都在活,每一刻,都在死,那生生死死,有何差别?

🌵 🌵 🌵

问:如果每一刻我们都活在当下,那么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,我们的呼吸会越来越弱,意识呢,可能也越来越浅。在那一刻,也是接受,也是活在那一刻,直到意识的彻底消失?

哲:可以这么说。当你全然活在当下,意味着每时每刻,你都在清空你的意识,不让自我来延续过去和未来的想法。

这种清空意识,跟你最后物理死亡的时候,意识的清空有什么差别吗?

死亡,发生在意识之外。死亡是所有神经元的息止,也包括产生意识的那部分神经元。

在你意识中的死亡,只不过是一个想法,然后你对这个想法产生了害怕,仅此而已。

今天的谈话中,我们反复在讨论一个问题,那就是人们常把「意识之内的想法」和 「意识之外的存在」混淆。

死亡,发生在意识之外,但我们总是拿到意识之内来讨论。死亡变成了想法,这个想法产生情绪,那就是恐惧。

同样,时间也存在于意识之外,但我们总是拿到意识之内来讨论,时间立马变成了想法/概念。

所以,我们从正念/禅修中要获得的一种人生态度,就是要放下想法。

当我们的人生游离于意识之内和意识之外的时候,你才会获得最终的觉察。

如果我们无法清空意识,我们就无法觉察真实的人生。

所以,可以这么说,正念冥想/禅修,让我们能够游刃于意识之内和意识之外,产生对整个人生、整个内心世界的觉察。

在这种状态下,你会感受到life is a beauty(生活就是美)。

只有在这种状态下,我们才会有同理心,才会充满爱。

问:为什么在当下就能感受到爱?

哲:当你诉诸于任何逻辑和推理的时候,那还是想法。在当下的状态,清空想法,你内心充满的是一种平静和爱,这种爱没有反义词,没有仇恨。

当我们从过去的想法中解脱,那么过去的那些怨恨、那些后悔,都不重要了,我们原谅了别人,也放过了自己。然后,我们对死亡的恐惧,对疾病的焦虑也不存在了。因为那也是一些想法。

🌵 🌵 🌵

问:你今天分享的很多东西是很颠覆的,可能需要一些时间去消化。

哲:神经元的调节需要物理时间,但千万不要用心理时间。此刻,如果我们想去改变,不需要任何心理时间,不要想着未来再去做,立刻去调整你的内心动作。

通过意识活动,来作用于意识之外的东西,这就是正念冥想的神奇之处。

换句话说,我们是通过意识、通过想法、通过起心动念,来调节大脑整体的神经元,因为当我们说神经元的时候,它包括意识,也包括意识以外的东西。

因为你的意识也是神经元的活动,但还有很多非意识的活动,也是神经元的活动。

通过这部分我们能够意识到的、觉察到的神经元活动,去调整那些看不见的神经元的活动,这是正念的神奇之处。

因为外界环境可以作用于我们的神经元,而我们的想法也可以作用于神经元。这是正念的神奇之处。换句话说,外界可以影响我们,我们自己也可以重塑自己。

问:你说的想法,应该是指合适的想吧?

哲:对,这种合适的想,不同于正念冥想之前,不合适的想,这都是语言的局限,大家只能自己去感受。

问:好,时间这个话题,我们谈得很透彻,又像往期空谈一样,从外围的一个点出发,一直深入,又在终点回合。

哲:在空谈这个节目,咱们是在意识上来探讨这个问题,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从意识上来打通对内心世界的这种理解,整体的理解。但一切靠大家自己去感受,去观察,在意识之外去观察。

像刚才咱们所说,你要游刃于意识之内和意识之外,才能洞察你的人生。所以一切以每个人的观察为主,这是最重要的。

大家在本期节目之后,忘掉我们的话,自己去观察,自己去印证,结合你的生活经历,你必然会有所感受。

语言必然是有限的,我的观察和描述,难免会给大家带来误解,所以希望大家能够自己去感受。

问:好,今天的空谈咱们就聊到这儿,非常感谢大家的参与,也谢谢Cico非常透彻的分享,我们下期再会。

曼谛悟思禅/冥想课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