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ndiverse 空谈 音频+文字

大家好,今天推送「空谈」,我们来聊聊习惯。

习惯是很多人都在较劲的一个地方。我们都知道习惯的力量,想要养成某个习惯,摆脱另一个习惯,这个转轨的过程,并不容易。有人说,习惯改变命运,仔细想想,并不夸张。 今天,我们就专门辟出一片时空,来重新审视一下习惯。当你感悟到习惯的本质,你可以想养成什么习惯,就养成什么习惯。本文要点包括——

★ 什么是习惯?

★ 为什么说我们误解了「习惯」?

★ 重新审视习惯,一个神经回路视角

★ 有「好习惯」的人,在想什么?

★ 怎么看待「微习惯」的养成策略?

谈习惯

首推音频,对话更生动,语音、语调亦能传递很多信息——

什么是习惯?

一提到习惯,很多人会想到,习惯是一种不断重复的行为模式;有些事情,你经常做,或是每天都做。

在这个概念里,缺失了一块很重要的内容,那就是「觉察」或「意识到」。

当你在重复某种模式的时候,而你并没有意识到,这就是习惯。

换句话说,

当你毫无觉察,但你依然这么运行着、做着、行动着,这叫习惯。

而当你有觉察的时候,这个习惯模式就被打断了,被你的觉察回路所打断。

大家可以仔细体会一下。

当你突然意识到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,习惯戛然而止。

在那个时间点,你可以有意识地继续做,也可以有意识地不做。

这是对习惯一个初步的阐释。

对习惯的误解

我们通常所说的习惯,比如说抽烟、酗酒、沉迷游戏,或是运动、健康饮食、学习等,这都是一些外在的、可交流的行为,是一种非常狭义的习惯,甚至是对习惯的误解。这些外在行为,只是冰山一角。

我们要看看这个人为什么要抽烟?这个人为什么要喝酒?这个人为什么要玩电子游戏?

酗酒,可能有很多情绪要发泄;

抽烟,可能是为了提神;

沉迷游戏,可能是想忘掉某些事情。

这些行为,可能是其他各种思维习惯综合之后的结果。这种不断重复的行为模式,只是整个内心混乱状态的一种表象。

如果想要改变的话,不仅要觉察抽烟、酗酒、沉迷游戏的习惯,因为这些太明显了,你不用觉察,大家都能看到。但隐藏在这些行为背后的一整套内心活动的习惯,却没有被觉察到。

我们的行为是大脑各种神经元、各种思维回路综合的结果,我们常常把这些行为定义为习惯,而忽略了背后那一套复杂的神经回路。

这就好比只看到冰山一角,但在水面之下有着巨大的冰山主体,我们都没有看到。

如果我们想要构建习惯,我们就要去了解整座冰山,才可能重新构建一个新的冰山一角。

当你理解了内心的整体情况,你想形成什么习惯,就形成什么习惯。换句话说,你可以成为自己的主人。

重新审视习惯,一个神经回路视角

我们通常所说的习惯,是指我们的行为,外在、可交流的部分;但我们的任何行为都是复杂内心世界的一种外在表现。

我们的内心世界有各种精神回路,各种思维回路,它们互相交织、互相碰撞,最后才产生这种行为。

同时这种行为反过来还会刺激内心世界,比如喝酒能够麻痹神经元,抽烟会提高大脑的亢奋度,玩电子游戏会让你暂时忘掉一些事情。

我们暂且不说这些行为是好是坏,要理解习惯,我们就要理解这种行为背后整个的精神回路链。

我们所谓的「习惯」,实际上就是特定的思维方式、思维回路。

这意味着我们的每一个神经回路、每一个想法,都是一个习惯。

比如,

你总这么想,我总那么想,这就是习惯;

你爱笑,我爱哭,你爱生气,我爱着急,这也是习惯;

同样,爱做判断,爱抱怨,也是一种习惯;

当这些神经回路运转起来,而你没有觉察,那就是习惯。

而当你觉察不断的时候,习惯就戛然而止了。因为当你觉察到的时候,你便有了选择。

这里说到「神经回路」,来展开一下。

神经回路,不能完全凭你想象;如果只凭视觉想象,你很难理解回路是什么。

我们先从神经元谈起。

我们的大脑有数以千亿计的神经元。

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跟另外一个神经元连接,然后在跟另外一个连接,这种连接,它就形成一条回路。

而我们所有的意识、想法都是神经元的活动,也都是神经回路的活动。

有人可能会问,神经回路是闭合的圆环,还是一个开口的片段呢?

大家感受一下。

它可以是个闭合的回路。我们很多人的生活方式,体现了它就是个闭合的回路。

闭合和不闭合的差别,就是心态开放和不开放的差别。

当回路闭合的时候,大脑某些特定区域总是在活动;因为它闭合了,它只能在这个区域活动。

当回路没有闭合的时候,你整个大脑都可以随意连接,开放式的连接。

所以,回路可以闭合,可以不闭合。

这里,大家不要去究神经元如何连接的细节,即便你知道了神经元如何连接,但如果没有对生活的感受,这种「知道」没有意义。两者结合,才能触类旁通。

我们社会的分工方式,倾向于是闭合的回路。于是,我们形成各种小团体,小专业,小社区,各种职业,各种划分。这都说明我们的神经回路存在很多闭合的部分。

所以,理解神经回路,不能完全靠对神经元的想象,要结合你的生活经历。我们经历的很多事情,都印证了闭合的神经回路,可能是存在的。

从这个角度讲,所有的想法是我们某些回路在运行着,所有的行为是各种回路综合的结果。

如果这些回路在一直运行着,但你没有觉察到它,它是不是习惯?

如果我们常常陷在想法里面,而不自知,它是不是习惯?

如果很多偏见、假设在意识中总在运行着,但我们却没有觉察的时候,它是不是思维习惯?

而当你觉察到某个偏见的时候,这种偏见的运行就戛然而止了。

习惯也是如此。在我们有觉察的情况下,习惯就戛然而止了。某个行为又要重复的时候,我们觉察到了,就有了选择。

一切都是在有觉察的前提下。

有「好习惯」的人,想得不一样

接下来,我们要请一个人来现身说法,为什么他能保持一些所谓的「好习惯」?这个人就是Cico,向新朋友介绍一下,他是我们空谈的主讲。

他每天的生活会有一个惯例:

早晨起床,

冥想,

吃早饭,

学英语,

开始一天的工作,

……

晚上跑步或健身,

看书,

如果最近要做一件新的事情,比如学一门外语,他就把事情插入到每天晚上的板块,也很容易坚持。

为什么他总能坚持呢?原因当然很多,他提到这样一点:

做每件事情,我没有纠结,也没有执着。如果有一天,没有做,我也没问题。但是,做的时候,我特别享受每一刻。

比如早上起来所谓的学英语环节。其实我就是喜欢学一些新的词语,然后特别喜欢把它读出来。

我特别享受读的每一瞬间,那种铿锵有力、抑扬顿挫的感觉,能够把每个词发得特别饱满,音发得特别圆润的感觉,所以我很享受那个时刻的平静。

在别人看来,我好像是每天在学英语,为了将来能够怎样,那是别人的投射而已,对我来说,其实没有这个目的。

其实,我并没有特别看重英语学习这个事情,也并不觉得英语学习能带来一种骄傲。

反而,英语学习是很危险的事情,这个危险在于英语语言对我们的影响。如果我们觉察不到英语对我们的影响,它势必会给我们带来精神冲突。

当然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,我们会在未来某期「空谈」里提到。

很多事情在别人看来,是一种习惯;在我看来,我就是非常的喜欢做这个事情所带来的平静和快乐,包括早上的冥想。

在那个时间,能够把自己放在一个空间里面,不受各种影响,去体会内心的变化,我很享受这个过程。

养成习惯的路径,每个人也有自己的路。如果大家都能够深刻领悟到内心的规律,一定能找到一个方式,来构建一种生活方式。

习惯的养成,是反直觉的

怎么才能养成好习惯?很多人都注重正向反馈。有一本书叫《微习惯》,作者斯蒂芬·盖斯建议,如果想培养一个习惯,那就试着从一个极其微小的行为开始。

比如,每天背一个单词,每天做一个俯卧撑……目标要非常小,小到一定能完成。

完成之后,你会收到正向反馈。这能减少我们的抵触情绪,用作者的话说:习惯形成的第一个信号是抵触情绪减弱,也就是「建立起神经通路」。

利用微习惯做事,你会收获巨大的惊喜。在完成你的微目标之后,你很可能会继续完成“额外环节”。

从正念视角,怎么看待这种方法呢?

这是一个挺好的想法,但我们要意识到,它只是一个想法而已;意识到在这样一个想法中,自我的存在。

我们总期望靠正向反馈来获得一种动力,然后再做得更多。这个跟欲望的不断扩大是不是很相似?

我们可以借鉴这种方法,但是要觉察到这种方法的本质。

如果大家想做某事,就去做,不要有期待。如果我们期待正向反馈,当它没有出现时,我们便容易受挫。去做,不期待,享受过程。

或许作者分享的是他的智慧,但智慧是很难分享的,意味着我认为的智慧,放你身上,可能就不管用。

打个比方,大家不要老想着吃方便面,要学会如何自己做饭。

认识内心规律,才是根本。

你靠别人的方法,始终无法懂得你自己;

你懂了自己,自然就知道怎么建立习惯了。

小结

我们总是通过外界行为来定义所谓的习惯,但是外在的行为是由一套复杂的精神习惯所导致的。如果我们要建立所谓的好习惯,就要去了解内心世界的规律。

比如说,通过冥想,先平息内心的想法,静下来,通过日常生活去觉察我们每一个精神习惯。别忘了大部分人的生活是没有觉察的。

我们的生活、我们的人生,我们所谓的灵魂,只不过是各种习惯和影响的结果。当我们去深度觉察这些习惯和影响的时候,我们自然就知道了如何养成习惯。

好,以上就是今天的「空谈」,感谢大家的听阅。

曼谛悟思禅/冥想课程